第22屆傑出校友魏怡嘉專訪【影音及逐字稿】

傑出校友魏怡嘉得獎感言

嗨!大家好,我是中醫系第三屆畢業的學生,我叫魏怡嘉。我現在是基隆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的主治醫師。非常感謝長庚大學-就是我的母校,讓我有這個機會獲得傑出校友,我非常感到榮幸也很感謝學校對我的培育,然後我在這裡的八年生活非常的豐富,也讓我未來的工作、研究、職業,這些道路上面鋪上了很多豐富的色彩還有很深厚的養分與資源。

Q:請談談學校對您的職業發展有什麼重要影響?

我要感謝老師真的很多,包括說是基礎醫學的老師、然後臨床的老師、然後其實還有我在學校的時候的興趣,是去實驗室做實驗,所以我在那個生化所余兆松老師的實驗室從大一一直待到我去醫院大五中間我都一直在實驗室有一個位置,所以我只要去實驗室我就可以坐在那邊,所以我可以一邊念我應該要念的書一邊跟著學長姐一邊做實驗,所以現在基本的生化實驗、細胞實驗,還有一些那個比較高階的實驗,我都有在參與,雖然沒有辦法完整的做出一個自己的專題出來,但是對於實驗室的生活或是說研究的思路的話,余兆松老師還有裡面的學長姐給我很大很大的幫助。另外也要感謝就是,那個時候我是醫學生的時候到了醫院,我持續進行我的研究的興趣,我到了小兒科,風濕免疫小兒科的李文益醫師的實驗室,李醫師那時候剛從國外回來,從美國回來,然後我們就在那邊開始進行一些比較基礎的臨床研究,所以有開始接觸到醫院小病人的檢體呀這些,然後也慢慢的把研究導向了臨床,讓以後未來我獨自進行研究的時候,有一個很大的幫助。

在長庚大學的生活,我很懷念的還有就是說我們跟那個系辦的關係是很緊密的,就像一家人,包括那時候沈主任,然後還有琪姐-就是我們的秘書,還有我們的權維助教,那時候我們只要有什麼困難,就咚咚咚跑到系辦說助教!助教!琪姐琪姐主任,我們怎麼了怎麼了,那他們都很願意傾聽我們,所以這個經驗讓我覺得,有一個好的一個support,其實可以讓我們的成長變得很順利,包括說後來我在帶一些學弟妹的時候,住院醫師、實習醫師的時候,我也願意說就是花一些時間讓他們有一個成長的輔助,包括說帶他們寫paper啊、帶他們生活的一些困難去度過,這些,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回饋,就是說回饋以前我得到的一些力量,然後我願意把它交給之後的一些後進的學弟妹這樣。

Q:就讀中醫系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我們那時候是念八年,就是雙主修醫學系,八年除了16個學期之外,還有暑假也是在學校度過,所以我們可以說我們整個人就是住在長庚大學裡面,那我們除了說就是醫學系跟中醫系的學分完全修滿之外,我們還有臨床的實習還有海外的實習,所以呢我們就是過的非常豐富的醫學跟中醫的訓練,那這些訓練對我現在目前在做的臨床工作還有研究都是有非常重要的幫助,因為在不同的醫學跟中醫的刺激之下,我們對於事情的看法會變得比較一個全面整體的方式去看,那包括說對我們照顧病人的時候,我們也會用全人的方向去看整個病情還有所有他所需要的東西。然後在中醫的話,我們其實有一個非常深厚的一個文化的素養,包括了我們對疾病、對病人、對整體的一個觀念。所以呢,我們會特別重視的就是說,一些社會家庭還有一些人文部分,尤其是我們是神經內科,神經內科其實會遇到很多老病死這些,就是一些長期照護的問題,尤其是我現在是在社區還有醫院,會做一些健康還有亞健康還有失智症的照護,所以這些都需要很多的各方面的整合的知識,我們才能還有一些人文的情懷,還有包括說一些比較說是有愛心的部分,還有一些付出的部分,所以我們才能夠對這個整個,不管是臨床還有教學還有研究都有一個比較好的全面的看法。

我們在前面的學制的時候,基本上就等於是修兩倍的學分、兩倍的學習,所以學分數是四百多學分,那我們也是full time的在進行兩邊的訓練,譬如說在西醫實習的時候完成西醫實習,西醫見習的時候完成西醫見習,中醫的實習跟中醫的見習也是完全的,那我們的上課的內容在醫學的訓練部分是跟醫學系一模一樣的;那中醫的部分的話,我們也非常感謝中醫系的這個,那時候沈主任,然後還有院長啊、校長啊,這些給我們的支持,所以我們那時候有很多的那個,大陸的老師來,而且是來自不同的省分的各有專長的老師,所以我們學到很多其實不只是學理本身的一些知識,還有就是他們待人處事的方式還有他們照顧病人的方式,還有對整個疾病啊、生理啊、健康啊這些的看法。所以有給我們很多的、不同的、多元的刺激,那讓我們有機會就是在這比較豐富的環境之下,做一些思考然後成長。

Q:為何會轉而研究神經內科?

我在實習完之後畢業之後,我是先去桃園分院當中醫的住院醫師,那個時候我就是完整的兩年的中醫住院醫師做完。為什麼到神經內科?因為在中醫的時候會思考很多疾病的問題,然後我們會想得比較複雜一點點,然後那個時候我就覺得腦部這個疾病是非常特別的,它會牽涉到我們在中醫學的一些精氣神這些的,所以我們怎麼看一個病人我們怎麼觀察他的生活表現的話,其實都牽扯到他的大腦的活動,我那個時候很喜歡出國參加會議,然後也去參加了針灸相關的會議,然後裡面都講說怎麼用核磁共振功能性磁振造影去做針灸的研究,我就對那個非常地著迷,所以我就結束了兩年的中醫的住院醫師之後,我就到神經內科,那時候是自己派到了基隆長庚的神經內科,然後就留下來一直到現在這樣子。那我現在在做的研究的話,其實也是延續著一開始對針灸啊,那時候跟腦部研究的興趣,我現在在做失智、中風的研究,也都是有使用磁振造影,就是看腦部的功能、結構,這些的變化,然後我也去了現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那時候的陽明大學的神經科學研究所,然後在林慶波教授指導之下,對於腦部的磁振造影就是取得了博士學位。所以在這個部分的話,就是以後未來我的研究方向就是大概是延續著我以前的興趣一直到現在。

Q:就學期間,您如何調適心態紓解讀書的壓力?

我們怎麼在長庚大學裡面讓自己慢慢成長,然後變成一個健全的人,這樣子的話其實就是要考慮到自己的心態,就是說如果你的心態是一個open的心態的話,你就會去接觸不同的資源、不同的興趣,然後你就會慢慢找到說其實在這個地方,你可以得到的資源是很多的,然後那個時候,從大一的話,我的一個興趣就是去實驗室做實驗,所以去實驗室可能對別人來說是一個壓力,但對我來說是一個休息,就是一個在探索自我的過程。然後另外我還有去管樂社,那管樂社的話就是有一些表演啊,一些比賽的經驗,然後也是一個團體生活的部分,然後另外其實因為我們中醫系那個時候就是一班,所以其實大家生活是非常緊密,從上課到宿舍整天都是待在一起的,那其實有好有壞,就是你可以建立一些比較深厚的感情,就是一些好朋友,像我們現在好朋友也是一直持續的這樣子20年還是好朋友這樣,所以其實在不同的環境,如果說是比較開放的大學的話,你可能沒有辦法建立一些比較深厚的人際關係,然後也沒有辦法在一個很緊密的環境裡面得到大量的你需要的資源,那這些在長庚大學其實都有辦法找到。那像我們如果說是要進入臨床的話,到了臨床的時候,就是等於說從一個學校進到一個大型醫院裡面,算是一個小型的社會裡面,我們就要開始跟不同職類的人做相處,然後以前他可能是我社團的同學或是隔壁的室友,那漸漸的就是會有不同的職類互相交流的部分,那這些就考驗我們怎麼來做一個跨團隊的一個生活然後工作的合作,那其實這些都是從我們學校的時候就慢慢建立起來的。

Q:請分享您的課外生活給學弟妹做參考。

其實在長庚大學有一個好處就是,我們人的確不是很多,但是我們很有機會去爭取一些校外的活動的經驗,像是我那個時候就參加臺灣的醫學生聯合會,然後去世界醫學生聯合會,在臺灣的醫學生聯合會擔任過一些職務,包括研究交換學生的負責人這樣子,那所以我們有機會出國開會,所以我可能就是常常會出國開會,這樣子的話也讓我的生活更豐富,所以不會說是,覺得說待在學校好像有點封閉或怎麼樣,其實我的生活是整個世界的,這樣子的話我也不會說受限於說只有課本,其實我有很多東西是在我去參加校外活動的時候,去得到的一些同儕的知識、同儕的一些經驗交流,還有一些來自不同國家的人的一些文化刺激這些。

社團生活的部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我們的系學會,是一個讓大家都很有機會參與的很熱情的一個組織,然後我也在大五的時候擔任了系學會的會長,那個時候就是大五在醫院,然後我會回來學校跟學弟妹一起辦一些活動,然後幫他們想一些東西,然後呢同時也要幫忙一些醫院的學長姐,就是一些校友的服務這些。那系學會的話,這個也是一個蠻好的人生的歷練,因為同時我們需要就是接觸學校,然後接觸不同年級的學弟妹、學長姐,讓大家對於中醫系對於這個學校有一個向心力,我們辦的活動也是希望大家都來參加,所以就變成說,同時要有一個組織的能力然後要有一個號召的能力,然後讓大家願意一起參加,願意一起為這個系做一個向心的活動,這些對於我後來能夠組織一些研究團隊,或是在醫院裡面跨職別的、跨領域的一些團隊的組合的話,也是有非常好的幫助的。